2025年11月11日,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任胜祥、陈斌团队联合放疗科许亚萍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52.7)在线发表题为 “Ablation combined with immunotherapy enhance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advanced NSCLC with oligoresidual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BOOSTER trial”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后寡残留病灶接受局部消融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免疫治疗极大改善了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而超过80%的患者不可避免出现耐药。近年来普遍理论认为,免疫治疗后的寡残留病灶是疾病进展的源头,而局部治疗在寡残留病灶的控制领域起到关键作用。消融作为新兴的局部治疗手段,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可重复等优势。消融不仅可直接消除寡残留病灶,更能激活抗肿瘤免疫,潜在协同增效免疫治疗。然而,晚期NSCLC免疫治疗联合局部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仍缺乏临床证据。

BOOSTER是一项多中心、随机、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在免疫治疗后出现寡残留病灶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共筛选618例接受一线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5例患者纳入研究,2:1随机分配至消融联合组与免疫维持组。最终,疗效与安全性分析集纳入42例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患者和20例免疫维持治疗患者。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7.8个月。消融联合组的中位PFS达26.7个月,显著优于免疫维持组的11.7个月(P<0.001,HR=0.213,95%CI:0.099–0.461)。尽管中位OS尚未达到,但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较未接受者显示出延长趋势(HR=0.242,95%CI:0.057–1.019)。
亚组分析显示,冷冻消融疗效优于热消融(P=0.011),且冷冻消融后患者体内IFN-α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其疗效更佳的潜在机制。此外,消融治疗改变了疾病进展模式,消融联合组系统性进展比例显著低于免疫维持组,且局部进展更常见。


安全性方面,消融术联合免疫治疗耐受性良好,未出现非预期不良事件。最常见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疲劳、食欲下降和无力。3级及以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消融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气胸、胸腔积液和支气管肺出血,但仅1例患者出现3级气胸,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
综上,BOOSTER首次证实,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寡残留病灶的晚期NSCLC中,局部消融术可显著增强免疫治疗效果且耐受性良好,为晚期NSCLC患者开辟了精准免疫综合治疗新途径。
来源:上海市肺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