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上午,由多位医学专家与患者共同参与的《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新书发布会在广州成功举办。这部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肺内一科主任杨衿记教授主编、凝结了21位肺癌患者真实生命历程的作品,在医学界、患者群体及社会各界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正式与全国读者见面。



生命之书:21段抗癌历程,凝结为生命的共鸣
《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集结了21期“肺事讲·LUNG TALK”访谈,真实记录了21位肺癌患者的生命历程——从确诊时的无助,到治疗中的坚持,再到与癌共生的从容。无论是带瘤生存七年的郑太太、跨省求医十二年的王阿姨,还是积极抗争的“80后”退伍老兵,每一个故事都是对生命韧性的动人诠释。
多学科智慧,汇成抗癌路上的“指南针”
书中不仅凝聚了患者的声音,更汇聚了来自肿瘤科、心理学科、护理学、人文社科等26位多学科专家的观点与建议。围绕“病情告知”“心理建设””基因检测”“生育力保存”等患者关切的问题,提供科学而温暖的解答,全方位支持患者与家庭走好抗癌的每一步。
实用与温情并重,推动肺癌防治意识普及
《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在系统梳理肺癌筛查、诊断、治疗与康复知识的同时,也致力于破除公众对“发物禁忌”“化疗痛苦”等常见误区,推动科学认知,传递正确防治理念。
发布会现场:患者亲述,医者共情,媒体共鸣

发布会由协会领导、医院代表及主编共同揭幕,多位患者亲临现场,分享他们的抗癌心路。“生命如歌,医者如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等环节感人至深,引发阵阵掌声。随后的媒体对话与互动环节,专家与读者零距离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在现代医学中走出一条有温度、有特色的中国抗癌之路。
不止是新书,更是一场生命影响生命的共聚


《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座桥,连接医学与人文,传递勇气与智慧。正如泰戈尔的诗句:“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新书现已正式面世,期待与更多读者相遇,在每一页中,看见生命,看见光。

编委会
主 编:
杨衿记
副主编:
李安娜 陈华军 刘向欣 杨佳鑫
编 委:
李雪丽 广东省人民医院
孙 浩 广东省人民医院
胡家柱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
黄福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
张一辰 广东省人民医院
黎扬斯 广东省人民医院
林嘉欣 广东省人民医院
金 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柯贤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陈丽娜 广东省人民医院
谭荃荃 广东省人民医院
冯卫能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周通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聪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苏俊威 广东省人民医院
刘克军 东莞市人民医院
王希成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曹燕青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胥冰菲 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 宇 广东省人民医院
田 杏 广东省人民医院
推荐序
我和杨衿记教授的缘分,始于“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2021年9月25日,广东省首个专注健康科普促进的四星省级社会团体——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在“健康中国”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政策引领下应运而生。身为该学会的首任会长,我深感自己任重道远,志在集聚与团结身边的行业工作者,以响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号召,为健康科普工作的新发展添砖加瓦、群策群力。
在学会工作的开展中,我与杨教授熟识起来。起初,我只知道他是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内科的专家,深耕医学三十余载,医技精湛,在业界颇负盛名。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对健康科普怀揣着一颗无比赤诚与热忱的心,并且付诸实践已久——早在出版本书之前,他就已潜心推广“把肺癌变成慢性病”的理念,积极地在各种讲座、线下义诊、学术会议中传播肺癌科普知识,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科普心得,主编了两本关于肺癌的医学人文与科普专著。
带着对杨教授的欣赏与赞叹,本着对科普工作共同的探索与追求,我诚挚地邀请他筹备一个肺癌的科普分会。2023年3月18日这一天,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肺癌分会正式成立了。大会上,杨教授团队借由肺癌分会这一专业科普平台的成立,重磅推出了酝酿已久、打磨已久的“肺事讲·Lung Talk”品牌,由此拉开了“肺事讲·Lung Talk”医患访谈等一系列品牌科普活动的序幕。
我现场观看过若干场“肺事讲·Lung Talk”的访谈,说实话,非常感人,非常震撼!将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请到舞台上,与医学专家、人文学者展开深度对话,这样的科普宣教形式本身就令人耳目一新!访谈过程中,杨教授由资深的医学专家化身为睿智而又不失亲和的主持人,把控着整场访谈的节奏与流程,引领着在场的嘉宾们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从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抗癌心路历程,再到以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维度去结构疾病与生命的意义……活动以每月一场的频次持续进行着,每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嘉宾,却无一例外每期都带给观众深深的思考与启迪。
截至2025年初,“肺事讲·Lung Talk”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多场,而本书的内容,正是这二十多场医学人文与科普访谈的集结。
在拜读完全书的初稿后,这些肺癌患者的故事生动地浮现在我脑海,久久挥之不去。我共情他们不幸罹患肺癌的苦和难,但更加钦佩他们与癌魔共舞的勇气和毅力。诚如杨教授所言,医学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写着肺癌患者的结局,“把肺癌变成慢性病”的理念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中实现,医患携手,我们终将攻克癌症这一顽疾!
所以,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时代背景下,我希望这样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能够被更多的人看见和喜欢,无论你是癌症患者或家属,是医护工作者或医学爱好者,还是普普通通的读书人,相信这本书都会让你感受到医学人文的温暖,带给你洞见生命的力量!
余新炳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会长
2025年9月
自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缺医少药的粤西农村,只念完小学三年级的父亲曾凭借一股子上进心和韧劲,学会了赤脚医生的一些基本操作;婚前,他还曾带着自己身患鼻咽癌的父亲,前往中山医学院肿瘤医院虔心求治。耳闻目睹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精神风貌,父亲内心就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将来有个儿子,一定要让他报考中山医学院。
1985年金秋,父亲的梦想实现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医科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SUMS,恰好这一年由“中山医学院”改为此名)临床医学系录取。我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我们村自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考上SUMS的孩子。
然而,就在我大四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的时候,父亲不幸因晚期胃癌而英年早逝!
本科毕业后历经多年的研究生教育与临床训练,我逐渐成长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专攻肺癌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多学科综合治疗)与精准治疗。临床实践中,每每看到有家属选择对患者隐瞒病情,我就忍不住“揪心”,想要与他们一同探索究竟应该如何科学地告知患者病情。过往的亲身经历告诉我,“隐瞒病情”未必是正确的做法,它剥夺了患者的知情权,不但有可能“中途露馅”或“事与愿违”,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患者和家属之间、医患之间不必要的误解与纷争。
事实上,在我行医的这三十多年里,随着肿瘤学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和精准医学时代,肺癌早已不是人类不可攻克的顽疾。根据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种疾病(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5年的生存率超过50%,就可定义为慢性病。以间变性淋巴癌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晚期肺癌为例,伴随第三代精准靶向药物的出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带瘤生存超过5年、10年,“将晚期肺癌变成慢性病”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所以,谈癌没有必要色变,肺癌并不一定意味着死亡。
2021年6月,我组织业内同道,精心收集了100个生存期超过5年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抗癌故事,主编了《怒放的生命:100个活过5年晚期肺癌患者抗癌记》一书,在患者群体中收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次年9月,我再次聚集行业同道,收录了13位ALK或ROS1融合基因阳性晚期肺癌患者的抗癌经历,编著成《钻石突变,十年磨一剑:ALK或ROS1阳性晚期肺癌患者10年生存录》一书,以为更多的肺癌患者点亮“长生存”乃至实现临床治愈的希望之灯。
2023年3月18日,在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肺癌科普分会正式成立了。作为分会主委,除了履行临床医生的使命与责任,我更希望为中国肺癌科普事业与医学人文工作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因为我坚信,医学不仅需要最前沿的诊疗知识,更需要带着情怀和温度去靠近患者、关心患者、共情患者。
抱着这样的初心,我们推出了“肺事讲·Lung Talk”这一品牌科普活动,其口号是“讲好中国老百姓抗击肺癌的故事”,通过患者/家属口述及与专家互动访谈的形式,树立科学抗癌理念,传播抗癌正能量,早日实现把肺癌变为慢性病的宏伟目标,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眼下,你所看到的这本书,便是两年间21场“肺事讲·Lung Talk”访谈的生动再现。第一章的“肺腑之言”,是以叙事医学的笔触去回溯这21位主人公的抗癌故事;第二章的“肺疑所思”,是将活动现场多学科背景的医者、护士、心理学专家、人文社会学者等26位访谈嘉宾的观点整合输出,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综合视角去直面肺癌患者及家属所遭遇的现实困境,探索如何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抗癌之路;第三章的“肺解之谜”则是给广大肺癌患者、患者家属及非医学背景的读者群体们补补课,传播一些关于肺癌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科普知识。
掩卷沉思,自1985年踏上求医之路,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漫长岁月里,母校“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始终萦绕在我心间,激励着我要做一名有情怀、有温度的医生。
“青青子衿,医路我心”,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我所有的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亲友。
杨衿记
己巳孟秋
目录


撰稿:宋嘉婧
排版:史鸾阳
审核:王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