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科资讯 > 详情
IJBS(IF:10.0) | 程海波/沈卫星团队发表关于α-常春藤皂苷抑制结直肠炎癌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
浏览量:44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11-13

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沈卫星教授团队近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中科院一区TOP,IF:10.0)期刊上发表题为“α-hederin Targets USP5 to Inhibit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by Disrupting STAT3 Deubiquitin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α-常春藤皂苷直接靶向USP5,通过降低其表达水平、削弱其与STAT3的相互作用,进而干扰STAT3去泛素化过程,最终抑制结直肠肿瘤发生。

2-1.png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列第三、死亡率居第二。慢性炎症是驱动结直肠癌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通过损伤肠黏膜屏障,诱导肠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与迁移,最终推动炎癌转化进程,诱发结直肠肿瘤形成。因此,降低慢性炎症发生率并阻断炎癌转化信号通路的激活,已成为当前结直肠癌防治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


该团队长期致力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癌毒”病机理论及抗癌方药的科学研究。在对相关中药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中,发现理气解毒代表药八月札的有效成分—α-常春藤皂苷在多种癌种中发挥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该成分在结直肠炎癌转化中的潜在作用尚未见报道,其直接作用靶点与精确作用机制亦有待揭示。


2-2.png

α-常春藤皂苷抑制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机制


基于前期研究积累,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生物素标记的α-常春藤皂苷分子探针结合人类蛋白质组微阵列技术,筛选出其潜在结合蛋白USP5。为验证USP5的生物学功能,团队通过炎症细胞模型、AOM/DSS诱导结直肠癌动物模型、结直肠癌细胞系及临床样本多维度验证,证实USP5在结直肠癌进展中显著上调,并首次鉴定USP5为STAT3的新型去泛素化酶,明确其通过调控STAT3去泛素化稳定其蛋白水平,进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填补了结直肠癌中STAT3去泛素化调控机制的关键空白,同时首次提出USP5/STAT3轴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型潜在靶点。


更重要的是,团队进一步深入机制研究首次发现α-常春藤皂苷可直接靶向USP5,抑制其表达并削弱其与STAT3的相互作用,从而干扰USP5介导的STAT3去泛素化过程,促进STAT3泛素化降解,最终阻碍结直肠癌进展。这一发现表明靶向USP5促进STAT3泛素化降解,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新策略,为理气解毒中药八月札的临床抗肿瘤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现代生物学证据。



南京中医药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教授、沈卫星教授和孙东东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冯慧、硕士研究生王启娟(现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李柳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523)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7150/ijbs.119868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