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视频中心 > 详情
指南创谈|支修益教授:肺癌骨转移治疗技术革新与突破(上)
浏览量:232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4-05-23


2024年5月8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辑部学术支持的《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隆重发布。该《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和患者需求,全面更新了肺癌骨转移的诊疗策略,提出 12 条推荐意见,旨在提升我国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水平。


本期【肿瘤界】特别邀请了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深入分享《指南》制定的深远意义,以及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策略转化为临床实践,以期造福更多的肺癌患者。



 专家介绍 


1-1.png

支修益教授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




Q1 制定《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的初衷是什么?


支修益教授:30年前,在中国抗癌协会的领导下,我们相继出台了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的专家共识。随着乳腺癌微创外科手术、术前新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应用,乳腺癌骨转移的专家共识一直在持续更新。而上世纪90年代,对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没有更多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药物,5年生存率不足20%。我们对肺癌合并骨转移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那个时代也没有靶向治疗,即使出了中国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我们都觉得治疗效果和生存数据都不理想。

近20年来,随着肺癌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的上市,射频消融技术的普及,特别是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和新一代双膦酸盐药物的应用,以及针对影响骨代谢的RANKL抑制剂的上市应用,使肺癌骨转移有了更好的治疗手段;肺癌骨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期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治疗肺癌骨转移的外科技术,无论是骨外科技术如骨水泥填充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也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建立与推广,使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更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本次《指南》是在既往几次中国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临床研究数据,寻找循证医学数据,将目前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新理念和新进展通过指南的形式传递出去,让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区的医生,以及年轻医生和全科医生都能有所了解。同时也会通过融媒体告知患者和家属,即使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我们目前也有了现代化多学科的治疗手段,让患者能够有尊严地接受治疗,有质量地生活。这就是我们制定《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的初衷。




Q2 多学科诊疗(MDT)的理想模式是什么样的?


支修益教授:我从事肺癌外科手术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已40余年。我记得自1985年或1986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已经建立了肺癌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每周三上午,各个肺癌相关学科(包含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一起讨论肺癌患者治疗方案,并分享国内外肺癌诊疗领域最新进展。那时我在肿瘤医院跟黄国俊教授一起出门诊,跟孙燕教授一起参加多学科查房和病例讨论。

肺癌MDT诊疗模式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过去主要局限于全国各省级肿瘤医院。近年来,随着肺癌筛查项目的开展、胸部CT的广泛应用,肺小结节呈“井喷“式地暴增,早期肺癌的发现率也明显提升,形成了新时代的肺结节和肺癌多学科MDT诊疗团队,除了传统的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和放疗科,还包含分子病理科、分子影像科和分子检验科等。目前在地市级肿瘤医院和更多的三级甲等医院,以及医科大学综合医院的肿瘤中心、肺癌诊疗中心都有了针对肿瘤,特别是肺癌的MDT多学科诊疗模式。




Q3现在各大医院有癌症骨转移的专科门诊吗?


支修益教授:在各大肿瘤医院,针对骨转移和疼痛的门诊很多,但专门针对肺癌骨转移的多学科会诊模式和平台的专科门诊相对较少,特别是综合医院。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都有骨转移专科门诊和专家团队。很多疼痛中心的患者人群中,因恶性肿瘤骨转移出现疼痛的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疼痛医生和心理医生参与到《指南》的编写工作中。

目前,肺癌骨转移的局部治疗手段,包括精准放射治疗技术(SBRT)、骨水泥填充技术、人工骨关节置换和3D打印人工骨关节的植入手术等,有效提升了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希望将这些肺癌骨转移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药物的相关科普知识通过视频和讲解的方式传递给社会。同时,肺癌骨转移局部治疗需与全身药物治疗相结合,因为骨转移通常是多发性的,需要在持重部位锥体转移进行局部干预和治疗,而肺癌合并全身骨转移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针对原发肺癌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针对骨转移出现骨相关事件的双膦酸盐和RANKL抑制剂,以及三阶梯止痛治疗。




Q4《指南》提到中国自主创新的RANKL抑制剂,谈谈您理解的自主创新?


支修益教授:我国政府一直支持国产制药业和药学界进行自主原研创新。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自主研发新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因此,希望国内更多的制药企业能加快自主研发的速度,研发出更多自主创新的药物,以提升医疗队伍的临床诊疗水平、丰富临床骨转移医疗治疗手段、造福更多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的数据,发出中国的声音。希望在“一带一路”的整体策划中,更多地展示中国自主原研的新技术和新药物,而非推广国际医药公司的产品或国际医药公司新药的仿制品。

希望更多的国产医药公司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性的抗肿瘤药物,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武器,为肺癌骨转移患者带来更多福音,为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30年,使我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做出更多的努力。



1-2.jpg

【扫码查看/下载指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