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专栏 > 详情
指南创谈|支修益教授:五年磨一剑,指南解析(下)
浏览量:158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4-05-24



2024年5月8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辑部学术支持的《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隆重发布。该《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和患者需求,全面更新了肺癌骨转移的诊疗策略,提出 12 条推荐意见,旨在提升我国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水平。


本期【肿瘤界】特别邀请了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深入分享《指南》制定的深远意义,以及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策略转化为临床实践,以期造福更多的肺癌患者。



 专家介绍 


1-1.png

支修益教授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




Q1 从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到临床诊疗指南,五年磨一剑,核心变化是什么?


支修益教授:本次《指南》核心变化主要突出一个“新”字。近 5 年来,针对原发性肺癌的靶向治疗,已经发现了更多的靶点,研发上市了更多的靶向药物,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加入,形成了既有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骨外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现在的放疗技术也更加精准,我们一开始只强调针对骨转移和原发性肺癌的新药物和新进展。但是,随着《指南》编写过程中的 1.0 版、2.0 版、3.0 版的更新,进一步纳入了骨外科手术和骨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新技术、新手段。总之,《指南》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肿瘤科医生和从事肺癌相关学科医生获取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领域最新的信息和指导。




Q2 肺癌骨转移患者在参加MDT前应做好什么准备?


支修益教授:每位肺癌患者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加入 MDT 会诊前,患者需要提前准备并整理好个人病史、症状的记录、收集相关检查报告,以及其他医院或基层医院的治疗结果评估。此外,建议患者将自己肺内小结节随访过程中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以及晚期肺癌患者血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使MDT团队更多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在初诊医院的诊疗情况。




Q3 作为骨改良治疗的核心药物,双膦酸盐的迭代历程是怎样的?


支修益教授:自第一代双膦酸盐上市以来,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无论从国产仿制药到自主原研创新药物,还是从国外第一代药物、第二代双膦酸盐药物,到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的演变,我们作为临床医生有责任、有义务把双膦酸盐研究发展的历程向肺癌患者和家属讲述介绍清楚。目前,第二代和第三代双膦酸盐在影响骨代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希望收看我们节目的观众、同行、患者和媒体们积极传播这一《指南》,让更多边远和基层地区的医生了解《指南》。从第一代双膦酸盐需要长时间输液,到第二代可能出现的体温升高,再到第三代在疗效提升的同时副作用减少,期待第四代、第五代我国医药公司能早日研发出口服创新药物,以更便捷的方式影响骨代谢,造福于肺癌骨转移患者。
期待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获得更多的数据,以充实今后出台更新版的《指南》。也希望大家关注《指南》发布信息和内容,尤其是新一代双膦酸盐药物研发的进展,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其临床应用和进展。




Q4 骨改良药物的患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支修益教授:肺癌患者确诊肺癌后,通常关心的是肺癌治疗新手段、新药物和新技术。待出现肺癌骨转移以后,按照临床分期我们将它列为晚期肺癌范畴。过去,对于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手段和治疗药物相对有限,第一代双膦酸盐药物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如下颌骨关节坏死,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随着双膦酸盐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毒副作用如下颌骨坏死等都在我们临床医生关注范围内。

作为肺癌骨转移患者,应将双膦酸盐药物使用视为与降压药使用同等重要的长期持续的治疗药物。无论是肺癌、乳腺癌,还是其他癌症,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放疗,都离不开PLUS+,同时结合双膦酸盐药物的使用才能影响骨代谢,骨改良药物的应用才能发挥到极致。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化疗结合使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骨转移部位辅助局部治疗效果会更好,双膦酸盐药物的长期使用对于维持骨健康和改善肺癌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1-2.jpg

扫码查看/下载指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