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料、有用,肿瘤界100秒是一档利用碎片时间了解肿瘤学的科普音频,每期2~3个知识点,轻松了解肿瘤学知识,挖掘知识背后的奇闻逸事,让知识鲜活。
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大家好,这里是肿瘤界100s,我是主播李静。
每年的9月是卵巢癌防治宣传月。
有流调表明,我国卵巢癌的发病率在1990年时为10万分之2.56,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10万分之4.54[1]。
30年间,发病率几乎增加了一倍,原因众说纷纭,但不幸的是,卵巢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也缺乏简单、有效的筛查方法。尽管媒体常提及卵巢癌的危险因素,像年龄、遗传、高龄绝经、内分泌替代治疗、未生育或晚生育、高血糖、肥胖等等,讲了很多年,但“70%的患者发现时就是晚期”的铁律仍然没有打破。
因为那些危险因素似乎是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导致,作为个体,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与时代对抗,或者说为难自己。
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
最近一项关于29种职业与卵巢癌风险的研究[2],可能对卵巢癌的预防更有可操作性。
这项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长期(≥10年)从事会计、理发师、美容师、刺绣工、零售人员、建筑业女工等人群发生卵巢癌的风险较高,其中美容美发的卵巢癌风险最高,是对照人群的3倍以上。
美容美发人员为什么更容易中招卵巢癌呢?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不查不知道,很多研究都表明,永久性染发剂是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危险因素,甚至卷发器、直发器这种美发仪器也都是致癌因素[3]。
染发剂、特别是永久性染发剂中含有多种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4],简称EDC。EDC包括羟基苯甲酸酯、双酚和邻苯二甲酸酯等。长期接触EDC,可与雌激素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干扰内分泌系统。
有趣的是,有学者发现在我国珠江流域水源中,邻苯二甲酸盐、双酚A等EDC含量较高[5],和当地女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高发呈相关性,从另一个角度也证实了EDC与卵巢癌有关。
无独有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6],接触苯酚类物质(如二氯苯酚)的女性诊断出卵巢癌的风险增加,这种苯酚类物质也是EDC的一种,用于生产染料,也是废水处理中的副产品。除了苯酚类,还有一种叫做PFAS的氟烷基类物质也是妇瘤的相关致癌物。PFAS更是无处不在,从不粘锅、塑料、衣服纤维和食品包装中都可以找到,而且不易分解,在体内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虽然具体的EDC致癌途径还不明确,但卵巢癌本身就是一个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内分泌器官,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至少目前,含有EDC的染发剂、直发剂已经上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致癌黑名单,也有人呼吁对这些EDC进行监管。
看来,这个充斥着无数人工EDC的时代病已经根深蒂固,但我们可以少做些美发、少染几次头发,降低卵巢癌的风险,特别是少用永久性的染发剂。以后再遇到带“酚”字、“苯”字的东西,或能染色的东西也要主动打个问号,尽可能少使用非环保的材料,以免让有害的EDC在环境中富集。
本期100s就到这里了,我是李静,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