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有趣、有料、有用,肿瘤界100秒是一档利用碎片时间了解肿瘤学的科普音频,每期2~3个知识点,轻松了解肿瘤学知识,挖掘知识背后的奇闻逸事,让知识鲜活。
时隔一个月,肿瘤界100秒第二季即将在9月1日上线。 有人问,你做这些节目有什么用?临床医生也不需要知道这么多靶点、基因、疾病历史知识,知道个名字就行了,也不需要知道来历,患者可能想了解也读不懂。 嗯,确实。 以前我做采访时,经常会问到专家提到肿瘤您第一个想到的词是什么?现在,我也总会问我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得了肿瘤,没有成熟有效的治疗该怎么办? 很庆幸,我在师永刚先生的《无国界病人》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书中有个“王总的故事”,分享给您。 王总是太原某钢铁公司的副总,事业狂魔,抽烟无数,确诊肺癌后开始研究医学;查书、查资料,从当地医院看到协和,又来到美国MD安德森。 王总具有福尔摩斯般的洞察力和"荒野猎人"般的求生欲。王总给自己做了抽血化验曲线表和CT检查表,事无巨细的记录着各种参数,他可以从这两个表提前两个月判断出自己是否复发。 王总当时在PD-1还在临床试验阶段就用上了O药,但治疗8个月后敏锐的感觉到耐药,甚至鉴别出自己不是“假性进展”。 他说,PD-1的假性进展只会发生在早期,前面7个月CT观察结节在缩小,突然停止缩小而且稳定了1个月,那就是耐药了。 作为一个肺癌老病号,他琢磨出来很多经验,堪比专家,比如“单药的有效率值得怀疑”,“有的穿刺活检需要进行两次以上才能找到真正的肿瘤”,“千万别让与癌共存害了你”,“每种药物治疗超过1年,就会出现疲劳的现象”。 深处绝境,王总总是自己学习后制定战略。在O药治疗复发以后,王总认为再化疗没有意义,而且还有了腹膜转移灶,然后他就搞到了两瓶K药,又辗转从香港买回来2瓶CTLA4伊匹木单抗,回国用消融把转移灶消融掉,再叠加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按照这一方案经过多次治疗以后,王总从只能坐轮椅、呼吸困难的病人,变回了痊愈的王总。 按照师永刚老师的话说:“知识越多,活下来的机会就越大。” 按照王总的话说:“看病也像是重上一次大学,之前我一直研究钢铁,现在发现人体全是奥秘、全是未知,我每治疗一次,就像上了一门课,听医生讲、自己读,记满笔记。” 任何知识,总有用到的时候。 期待第二季100秒,带给您更多的知识。 我是李静,感谢您的收听,9月1日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