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专栏 > 详情
陈军教授:提高药物可及性,助力MET14跳突患者规范诊疗
浏览量:148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3-08-03



精准治疗时代下,MET基因被认为是继EGFR、ALK之后非小细胞肺癌领域重要的治疗靶点之一,针对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越来越多的新药亦将为国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2023年7月29日,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期间,凝聚近30位肺癌领域权威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国内首部《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靶向治疗专家共识》重磅发布,旨在为中国医师的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值《共识》发布之际,肿瘤界特邀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详解《共识》制定的背景及意义。



陈军.jpg

陈军 教授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 所长

天津市胸部肿瘤中心 主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 主任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 副主委

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 副主委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 委员

《中国肺癌杂志》副主编

《Thoracic Cancer》编委

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

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肿瘤界:《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靶向治疗专家共识》的发布有着怎样的背景和目的,对靶向治疗有哪些指导意义?


陈军教授:肺癌治疗已经进入到精准治疗时代,约从2005年或2004年进入到肺癌靶向治疗时代,又在2017年或是2018年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在靶向治疗方面,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只有25%-30%的人群存在靶点,腺癌患者中接近60%-70%的人存在靶点。

在靶点中,大家都比较熟悉且排到第一位的是EGFR,可能占非小细胞肺癌整个人群的25%左右,腺癌患者的40%-50%。除了EGFR,还有ALK、ROS-1、RET。但是最近几年出现的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也纳入到其中,占整个非小细胞肺癌人群的2%-3%,这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靶点。整个MET的基因异常能够接近10%-20%的人群中,无论是扩增或是突变,基于此, MET基因的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在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检测技术、治疗药物选择、药物副作用及耐药之后的处理等一系列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此次制定共识的背景就在这个基础之上,大家希望能够达成共识,对它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包括药物的选择、毒副作用的指导管理、耐药后如何处理等做出一些新的共识。从而指导临床大夫对这个疾病有深刻的了解,变得更加规范。




肿瘤界:在推动MET14突变NSCLC的个性化治疗方面,现阶段面临着哪些关键挑战?


陈军教授:首先,面临着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希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论是腺癌、鳞癌,或是肉瘤样癌的这部分人群,都能够进行EGFR、ALK、MET等基因的突变检测,将这部分人群纳入到检测范围之内。

其次,目前整个METex跳跃突变的药物中,多为一些低等级结合药物,例如,第一代的克唑替尼等,其整体效果相对很差,控制率可达到30%左右。像赛沃替尼、谷美替尼、卡博替尼等高选择性的药物,效果则比较不错,但这些药物目前有一部分在临床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有一部分则刚刚推向临床。因此,如何规范化治疗也是当下面临的一个挑战。

第三个,这些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耐药问题,那么药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或耐药的处理也是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




肿瘤界:在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靶向药物中,哪些已经进入医保?对患者有何影响?


陈军教授:谈到药品,最关键的是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上述三点都很重要。

目前,在高选择性的药物中只有赛沃替尼纳入医保,适用于需要有明显适应症的这部分人群。还有一部分药物,例如谷美替尼、卡博替尼等,还没纳入医保。正如我上面所讲,未纳入医保的药物,它的可及性就存在问题。因为药物的成本较贵,费用较高,很多老百姓势必用起来就比较“吃力”,我们希望更多的药物未来能够纳入到医保中。总体而言,就是希望这部分药物,在有效性提高的基础上能够纳入到医保,使得可及性同样增高。

我们希望在这次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将各个药物的特点和疗效推荐给大家,让大家在选择药物的基础上,知道如何去预防不良反应,让患者能够在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上最终提高生存率,这也是我们制定这个专家共识的目的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