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专栏 > 详情
齐力荟聚 | 修典荣教授访谈:靶向治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获益
浏览量:122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2-02-28

齐力荟聚.jpg



为了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我国全民消化肿瘤早诊早治,《肿瘤界》微信公众平台设立“齐力荟聚-消化肿瘤频道”,聚焦消化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旨在报道国内前瞻性、创新性和高学术水平的关于消化道肿瘤防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把握学术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整体提高国内消化肿瘤防治的临床与研究水平,结合国内研究特色,以及国内临床规范制度,推动消化肿瘤防治的进步,普及推广临床规范化诊疗。



01专家访谈


专家简介

1-1.jpg

修典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腹腔镜培训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内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内镜技术考评委员会专家、内镜与微创技术专业全国考评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学组委员。并担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杂志的编委工作。




Q01:作为世界第一肝癌大国,我国在肝癌早诊断、早治疗方面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肝癌是常见的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前些年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肝癌患者数量占全世界50%。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免疫的实施,确保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我国肝癌发病率逐渐呈下降趋势。近期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患者数量减少至全球病人总数40%。

肝癌发病早期,患者感觉不到任何症状,不太容易引起预警,导致大多数患者就诊偏晚,这是影响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肝脏的储备功能很强,即使切除50%也可以有非常好的生存状态,早发现、早治疗可以使病人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获益。

目前我国肝癌治疗迫切需要落实的工作是,对广大病友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肝癌筛查知识和观念的普及,也是每个医生应积极推动的工作。当我们接触到乙肝阳性、严重脂肪肝、丙肝、酒精肝硬化、明显家族史的患者,须提醒应至少每半年进行肝脏肿瘤学筛查,包括肿瘤标志物、肿瘤检测蛋白、超声检查。垂直传播的肝炎患者,如母婴传播需要格外引起重视,可能从幼年就存在肝炎病毒感染,肝癌发病年龄或许会更早一些,应在20~30岁定期随访、体检。肿瘤检测蛋白和超声检查是非常有效且价格亲民的检测手段。




Q02:肝癌的高危发病因素有哪些?针对高危人群,有哪些筛查建议?


目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肝癌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肝脏疾病,慢性肝炎很容易引起肝癌。我国传统最高发、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属乙型肝炎,而西方某些国家以丙肝为主。现在越来越应该引起重视的、国际上提的比较多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就是脂肪肝。我国实行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将来在乙肝发病率得到控制后,脂肪性肝炎引起的肝癌将会成为新的关注方向。

关于筛查建议,刚刚提到过的乙肝阳性、严重脂肪肝、丙肝、酒精肝硬化、明显家族史的患者,应规律体检,肿瘤检测蛋白和超声检查都是有效且价格亲民的筛查方法,可以实现早发现,并获得最好的治疗时机。




Q03:我国多数肝癌患者多发现于中晚期,一线治疗应该如何选择?


肝癌早中晚期界定的影响因素很多,除肿瘤本身的情况,肝功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这是影响晚期肝癌治疗的关键问题,例如有的患者病变部位不是特别大,但肝功能特别差,就大大局限了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前,肝癌首选手术切除;此外,射频消融是针对病变较小的、可以达到接近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案。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肝功能不太理想时,进行肝移植也是很好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解决肝炎,也可部分解决复发问题,应当选择治疗后可获得更好的长期生存效果的患者。

移植、切除、射频消融是肝癌可能得到治愈的三种方法。没有条件进行以上治疗方案时,药物治疗将是可行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近四五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靶向治疗的出现了大约十多年,但效果一直没有特别的革命性进步,疗效不是特别令人满意,也不够普及。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使得肝癌治疗取得质的飞跃,其中首选仑伐替尼,其联合靶向治疗效果更显著,另外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物理阻断动脉血供,可使肿瘤坏死。仑伐替尼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使用,使总有效率、客观反应率达到50%左右,既往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有可能通过这种所谓的转化变为可切除的,病变特别大、肝功能不理想的患者也可以做一个过渡,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对于仍然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可以大大延长生存期。



Q04:随着国内外研究推进,中晚期肝癌患者如何以仑伐替尼为基础提高生存获益?


小分子靶向药物发展迅速,其中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是仑伐替尼,应用的患者数量及临床经验更多。

在大型三期临床试验中,相比于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可显著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40.6% VS 12.4%)和无进展生存期(7.3个月 VS 3.6个月);而针对中国晚期肝癌患者,仑伐替尼可提高总生存期(15.0 个月VS 10.2个月),降低50%的死亡风险。

仑伐替尼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双重抗瘤机制,被众多权威指南一致推荐用于晚期HCC的一线治疗。

同时,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显著生存获益,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联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效果更好,单纯应用仑伐替尼对某些患者也是没有问题的,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贝伐珠单抗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都优于单药使用。

在联合治疗方式方面,2022 ASCO GI最新公布的LAUNCH数据显示,仑伐替尼联合TACE可改善临床结局,有可能成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新一线治疗方案。 




02病例分享

病例提供者

1-2.png

王行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学术任职: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手术期医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青委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1. 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男,80岁;身高:170cm;体重:56Kg。

主诉:体检发现肝脏占位2月。

既往史、个人史:乙型肝炎病史30年。

家族史:无特殊。




2. 初诊病史

患者2个月前查体行超声检查,提示“右肝占位,直径约2.8cm”,无明显腹痛。慢性乙型肝炎30年,未规律治疗。

体格检查: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无明显压痛。

辅助检查:AFP(2020-7):172 ng/ml,Child-Pugh A(5)

腹部CT及核磁提示紧邻右侧肝蒂约2cm实性占位,增强扫描呈现“快进快出”,符合肝细胞肝癌表现。测量肝体积,左半肝占标准肝体积(sFLR)的28.8%。

1-3.png




3. 治疗方案

患者肿瘤紧邻右肝蒂,需要行右半肝切除,但sFLR<30%,残肝体积不足,选择PVE进行转化,在等待肝脏体积增长的同时,每天口服仑伐替尼 8mg。PVE 8周后患者sFLR达到35%,复查AFP 164 ng/ml。对该患者行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目前无瘤生存16个月。

1-4.png

图示:PVE照片及PVE后8周肝脏增强CT




4. 疗效评估

 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不足,残肝体积过小,选择PVE进行转化。PVE等待肝脏增生期间,选择TKI仑伐替尼治疗控制肿瘤,最终转化成功,完成了右半肝切除,患者顺利出院。此例患者高龄,采用“PVE+TKI”的策略获得了手术机会,在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学上均取得满意




*本文仅代表专家观点,并经专家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