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整合食管癌委员会(筹)联合主办,由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抗癌协会承办承办的“2024中国抗癌协会整合食管癌学术大会”在合肥成功举办!大会期间,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作题为“食管肿瘤整合康复”的学术报告。
食管肿瘤诊疗康复现状
食管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食管肿瘤手术可用四个关键字概括:高、大、难、长,即风险高,难度大,围术期长,其难度远超肺癌。中国抗癌协会高度重视食管肿瘤,提出“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体系。其中,“康”尤为重要,是实现终极目标——“双生”(生存时间延长、生存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食管肿瘤康复面临五大挑战:早期诊断困难、复发风险高、治疗与康复难度大、心理压力大、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为解决这一问题,2023年9月16日,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陈小兵教授作为主委先后组织编写了《食管肿瘤整合康复患者指南2024版》、《食管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及《肿瘤整体评估》,并在本次大会提出了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三大法宝,即“全程、精准、以人为本”。
全程——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全程”这一概念,既包括治疗理念、战略,更涵盖了治疗方法,战术。过去的康复是一种狭义的康复,单指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的一系列举措,现在的康复是一种广义的康复,包括首诊到完成治疗的全过程。
“全程营养”是食管肿瘤康复的第一招也是关键的一招,包括营养筛查、营养评估、综合评价及营养整合治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营养疗法》提出的“五阶梯治疗”,是营养不良患者的规范疗法。营养教育、膳食指导与营养支持应贯穿肿瘤患者病程全程,包括居家肿瘤患者。通过营养教育与膳食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减少6个月内再入院次数。
“全程运动”是食管肿瘤康复手段之一。《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运动康复》提出肿瘤患者运动康复的五大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及主动参与。坚持五大原则,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生存者预后,减轻疲乏和缓解抑郁,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治疗开销。全程运动康复应贯穿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在预康复阶段做到未病先防,在围治疗期做到协同康复,在晚期做到既病防变,在慢病期做到术后防止复发。
“全程心理”是食管肿瘤康复的重要一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心理疗法》指出,心理康复治疗应包括症状评估、症状诊断及症状管理。过去药物治疗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如今樊代明院士提出人体自然力也需要被挖掘、调动、释放及保护。人体自然力的保护需要不断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全病程提供支持性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并将一般性心理治疗、促进康复的心理干预、进展期心理干预及终末期心理干预相整合。
精准——实现最佳医疗决策
“精准”是食管肿瘤整合康复的另一重要理念。《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整体评估》(2024版)在毛友生主委的带领下即将发布。这部指南提出了以“评、扶、控、护、生”五个关键词为代表的控瘤手段,进一步促进了精准医学的发展。
“精准评估”是食管肿瘤整合康复的先行手段。肿瘤评估需在治疗之前进行,它既是一个诊断过程,也可避免后续治疗决策失误。精准评估包括:术前风险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呼吸道疾病风险评估、肝功能评估、糖尿病风险评估、营养风险评估、血栓风险评估等。为规范肿瘤评估,《肿瘤整体评估》应运而生。该书由陈小兵教授担任主编,集结国内56位专家智慧结晶,为医生提供了参考借鉴价值。
“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必要条件,也是食管肿瘤整合康复的前提条件。傅剑华教授多年间反复强调,我国食管肿瘤的诊断不够精准,部分地区患者未做磁共振/超声内镜,导致分期不明。而不同分期需要施以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的不同分类分级也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人为本——医患携手,共就明天
“以人为本”是食管肿瘤整合康复的根基。过去的食管肿瘤诊疗往往是见病不见人,见树不见林,导致人瘤俱亡、玉石俱焚。面对这一情况,中国抗癌协会提出“MDT to HIM”整合康复模式,该模式旨在关注患者躯体、心理及社会情况,将各种控瘤手段及对症支持手段整合,以达成“最好的康复”。
围绕“以人为本”,中国抗癌协会开创性提出“脏器保护”,并出版了一系列相关指南,包括《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老年保护》、《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心血管保护》、《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胃肠保护》、《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肾脏保护》及《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肝脏保护》。樊代明院士指出,肿瘤治疗逐渐从“与癌战斗”转向“与瘤共生”,将肿瘤作为慢性病对待,做好脏器保护,发挥人体“自然力”。
为实现“脏器保护”,需要在术前通过建立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理疗、心理等专家团队,从MDT到制订个性化ERAS方案,快速安全促进术后康复。术后护理也不容忽视,通过院内+院外的护理,尝试中医药扶正、医患携手管理不良反应、重视患者报告结局(PRO),加强患教科普等落实术后康复。
最后,陈小兵教授呼吁,食管肿瘤的整合康复需要调动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实现终极目标:让患者实现双生,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专家简介
陈小兵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病区主任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卫健委“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中国科协“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河南省第九批优秀专家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
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
CACA《肾脏保护》指南主编、《整体评估》指南副主编等
CACA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
CACA肿瘤康复、媒体传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CACA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基于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胃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执笔专家、《食管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全程管理专家共识》第一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
曾主持或完成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河南省“杰青”、河南省“自然重点”和河南省医学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等20余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15篇,影响因子IF≥5分的论文43篇,H指数29。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Mol Cancer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79篇,总影响因子超过450分。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省医学科技奖等市厅级一等奖11项;担任国家“十四五”重点图书《整合肿瘤学》临床卷《腹部盆腔肿瘤分册》主编,《全面说食管癌》《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主编,担任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等38部国家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编委。主编副主编专著26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名、指导博士后3名。主编的《面对癌症:不恐慌不盲从》获科技部2020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科普奖。
带领团队获批河南省难治性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