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专栏 > 详情
“祈通中西”专家面对面(下):中西协同 甲乳癌症全周期管理新进展
浏览量:52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1-23



“祈通中西——专家面对面”栏目中的“祈”字是“期待”的意思,“通”意为“融汇贯通”,“中西”则分别是指中医和西医。二者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已经成为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路径。


甲状腺与乳腺(简称甲乳),尽管解剖位置相隔甚远,却常被发现同时发病,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期栏目以“融汇中西智慧,共筑甲乳健康桥梁”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齐立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骅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晓军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刘继平教授,分别从西医、中医、药学的角度,全方位、多维度地剖析甲乳疾病的诊疗策略。


本期嘉宾


主持人

        


齐立强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荷兰国立格罗宁根大学医学博士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

中关村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乳腺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乳腺健康与母乳喂养专业委员会 执行主任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女性健康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委员会 常务委员兼总干事

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乳腺外科学组副组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乳腺癌创新团队成员

北京性腺轴疾病防治研究会 会长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健康科普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乳腺疾病专业会员会 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编委

四届“全国年度好大夫”获得者

2024年中国医师公益大会荣获“医学文明的传播者”称号


访谈嘉宾



康骅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甲状腺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乳腺外科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乳腺健康分会会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甲状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第二届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二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委会外科专业 主任委员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中国医刊、肿瘤防治研究等杂志编委



张晓军 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乳腺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持非哺乳期乳腺炎新药研发、发病机制研究等中央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

持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副理事长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中西医乳腺癌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慢病学会全国中西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阴疽分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分子靶向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外科学系委员



刘继平 教授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重点研究室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实验药理分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分会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药理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教育部中药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药药理学课程联盟理事

陕西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药学会理事

陕西省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药学会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陕西省药学会2022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三届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全程守护,祈通中西协同守护


齐立强教授:
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在癌症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请围绕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全周期管理,分享一下中医、西医、外科、药物等方面的进展,以及如何规范化实施这些治疗方法?

康骅教授:

癌是指人体内某个器官的组织细胞已经脱离了正常人体的代谢控制,持续不断地生长,并可能浸润周围组织或转移到远处。乳腺癌通过早期的诊断和系统规范的治疗,患者有可能实现长期的生存,甚至达到20年或30年。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也高达90%以上,因此,临床上将乳腺癌视为一种慢性疾病来进行管理。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和分子分型,制定系统的规范治疗方案。这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同时,结合中医等传统医学,以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癌能力。在治疗完成后,定期的监测和复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乳腺癌患者在术后两年内,每三个月需要找专业医生进行一次复查,以评估病情。两年以后,复查的频率可以降低到每半年一次,五年后则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只有这样规律的复查,才能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对于甲状腺癌,如果早期发现并确诊为微小癌且没有转移,通过腺叶切除加中央区淋巴切除,基本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对于一些中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TSH抑制治疗,即服用甲状腺素来降低促甲状腺素水平,通常控制在小于0.1的水平。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对于早期微小的甲状腺癌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并不需要进行TSH抑制治疗也能达到良好的预后。

当然,TSH抑制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影响骨骼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因此,TSH抑制治疗的管理与调整,以及全程管理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张晓军教授:

中医不仅倡导“治未病”的理念,还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动静结合”的理念。对于甲乳疾病,尤其是乳腺癌与甲状腺癌这类已被纳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的癌症患者而言,中医治疗尤为重要。

西医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然而,这些治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往往也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即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相比之下,中医在甲状腺癌与乳腺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由于病情相对稳定,症状相对较少,中医治疗主要侧重于缓解甲状腺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如钙流失和不适感等。通过精确的药物剂量控制和中医的整体调理,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适。

而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其治疗过程更为复杂,涉及新辅助治疗、手术以及术后漫长的康复期。在此过程中,中医的扶正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健脾补肾、补气养血等中医手段,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安慰,还能在药物上给予有效的干预,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中医还强调“肿瘤冬眠”的概念,即在肿瘤处于休眠状态时,通过扶正治疗来降低其复发的风险。

此外,中医在解毒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作用。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综合治疗类型以及出现的不同症状,中医能够给予个性化的辨证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有助于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还能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对于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这类相对舒缓的肿瘤病种而言,中医的参与让患者在实现医学治疗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享受到医养康的完美结合。


刘继平教授:

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治疗中,中药的作用不容忽视。其治疗机理深深植根于中医的扶正祛邪理念,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二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如茯苓中的茯苓多糖,已明确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大多数中药都发挥着这两方面的作用。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要明确中药的定位和肿瘤分期。了解中药在早期、中期和后期治疗中分别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手术前,提前服用中药可以扶正,提升患者的体质,为手术做好准备。手术后,中药则能帮助患者调理身体,促进伤口愈合,及时补充气血。而在放化疗过程中,中药更是对抗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这一点在医学界已得到广泛公认。


康骅教授:
西医在围术期处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规范,而中医也愈发重视健康的生活模式和食疗的重要性。通过合理搭配多种蔬菜、水果和果仁,结合药膳,可以有效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强大的免疫力是抵御肿瘤侵袭的关键所在。

此外,康复过程同样不容忽视。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都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康复,恢复局部功能,如缓解疼痛、改善上肢活动障碍,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到术前状态,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和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张晓军教授:

在围术期和康复期中,中医的主要策略是扶正减毒。在癌症晚期,当西医治疗手段有限时,中医则侧重于祛邪,以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扶正与祛邪是中医治疗的两大核心原则,它们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所偏重。在扶正方面,中医拥有许多经典的方法和药物。同样,在祛邪方面,中医也有诸多经典名方和药物,如虫类药,它们往往具有更强的祛邪力量。

期待药学专家、临床专家和科普专家能够共同努力,关注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为这些患者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希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