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专栏 > 详情
2024 ESMO Asia 中国·E先声丨NSCLC患者术后发现可靶向突变,应选择辅助靶向治疗还是持续免疫化疗?
浏览量:67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4-12-06

前言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 2024)于当地时间12月6日-8日在新加坡召开,ESMO ASIA是亚太地区讨论肿瘤学领域重磅突破的领先平台,多项全球及亚太地区的最新科研和临床进展在会上公布。


本次大会中,来自我国研究者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在新辅助免疫化疗后检测到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辅助靶向治疗与持续免疫化疗的获益差异。医脉通将研究内容整理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背景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小样本活检的局限性以及肿瘤的内在异质性,一部分NSCLC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无法检测到基因突变,诸如EGFR、ALK、KRAS、MET、BRAF、ROS1、RET等。然而,在接受新辅助免疫化疗和手术切除后,通过更全面的检测手段(如NGS或qPCR),部分患者可发现存在可靶向的基因突变。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术后选择辅助靶向治疗(如EGFR-TKIs)还是继续免疫化疗,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确诊的NSCLC患者,这些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或免疫化疗,随后进行了手术切除,并通过术后NGS或qPCR检测到可靶向的基因突变。研究旨在比较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与持续免疫化疗在无病生存期(DFS)方面的差异。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44例患者,其中EGFR突变最常见(30.8%,n=14),其次是KRAS突变(29.5%,n=13)、ALK突变(11.4%,n=5),其他较少见的突变包括ROS1、RET、HER-2、BRAF、PIK3CA和MET。在所有患者中,56.8%接受了辅助免疫化疗,25.0%接受了辅助靶向治疗。


结果显示,辅助靶向治疗与免疫化疗相比,DFS的风险比(HR)为0.215,p=0.054。在EGFR突变亚组中,DFS的HR为0.129(p=0.065),显示出靶向治疗的潜在优势。在N2-N3受累患者中,HR为0.220(p=0.055);而在未达到主要病理反应的患者中,HR为0.331(p=0.104)。值得注意的是,在ypNx亚组中,HR为0.089(p=0.027),表明靶向治疗在该特定人群中具有显著益处。




研究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在新辅助免疫化疗和手术后检测到可靶向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中,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可能优于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辅助治疗方案,尤其是在特定的ypNx患者亚组中,表现出显著的生存优势。




参考文献:

Hongsheng Deng, et al. 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 vs. Continued Immunochemotherapy in NSCLC with Actionable Driver Mutations Detected after Neoadjuvant Immunochemotherapy. 2024 ESMO Asia Abstract 6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