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会议 > 详情
《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巡讲项目-北京站顺利召开
浏览量:210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5-19

2025年5月17日,由北京中康联医疗技术研究院主办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巡讲项目-北京站顺利召开。

会议聚集国内血液系统肿瘤领域众多权威专家学者,通过深度解读《指导原则》的核心内容,进一步促进ADC药物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共同推动我国血液系统肿瘤治疗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院刘启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3-1.jpg

▲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


马军教授首先回顾了全球ADC药物研发历程,并表示我国累计270余款ADC药物处于研发阶段,ADC已经成为全球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希望通过深化临床研究、拓展适应证范围、制定临床指南、开展学术推广、推动医保准入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ADC药物的可及性和临床应用水平。同时,要将我国ADC药物临床应用经验推向国际舞台,为全球血液肿瘤治疗贡献中国力量。

3-2.jpg

▲马军教授致辞


刘启发教授致辞强调,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正面临着日益沉重的血液肿瘤疾病负担,ADC药物作为精准治疗的重要突破,亟待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挖掘其独特优势。希望这次交流,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全面了解ADC药物,将前沿学术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免疫疗法。

3-3.jpg

▲刘启发教授致辞


张晓辉教授强调了真实世界研究的重要性,表示临床医生要秉持循证医学理念,以临床数据为支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医学素养,推动ADC药物应用规范化。

3-4.jpg

▲张晓辉教授致辞


第一篇章:共识解读


第一篇章:共识解读环节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张启科教授主持。

3-5.jpg
3-6.jpg

▲会议主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解读《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目前我国已经有3 款ADC药物获批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这些药物的单药、联合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均在积极开展中,尚有一些新型ADC药物正在研发。《指导原则》包括ADC药物的结构及作用机制、获批适应证、临床研究进展、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建议和参考。

3-7.jpg

▲赵东陆教授作汇报


航天中心医院王静波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谭业辉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边志磊教授表示,自首款ADC药物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多款新型ADC药物相继问世并投入临床使用。ADC药物已在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领域展现出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优势,除药物本身外,精准患者筛选、联合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管理同样关键,未来需从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优化临床实践三个维度协同推进,最大限度发挥ADC药物治疗价值。

3-8.jpg
3-9.jpg
3-10.jpg


▲讨论嘉宾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峰教授结合具体病例解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窦隙阻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包括SOS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陈教授强调,HSCT是血液肿瘤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技术日趋成熟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HSCT治疗过程复杂,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SOS是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应对SOS保持高度警惕,实现早诊早治。

3-11.jpg

▲陈峰教授作汇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圣瑾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石艳教授表示,我国HSCT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进入高速推进阶段,规范移植后SOS诊疗对促进移植学科发展、减少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要以《共识》为基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减轻SOS带来的不良影响。

3-12.jpg
3-13.jpg


▲讨论嘉宾



第二篇章:实践真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宋献民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传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鹏程教授主持第二篇章。

3-14.jpg
3-15.jpg
3-16.jpg

▲会议主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怡教授分享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围移植期免疫靶向治疗》,对于R/R ALL患者,移植是提升生存/实现治愈的手段,达到CR和MRD是顺利桥接移植的重要前提。INO-VATE研究及多项真实世界研究证实,奥加伊妥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贝林妥欧单抗均可为R/R ALL患者带来高CR率和MRD阴性率。奥加伊妥珠单抗联合美法仑+氟达拉滨用于R/R B-ALL桥接移植生存获益良好。R/R ALL患者移植后低剂量奥加伊妥珠单抗维持有利于预防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

3-17.jpg

▲陈怡教授作汇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光教授、山东省立医院隋潇徽教授参与讨论,免疫疗法为ALL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在R/R ALL患者挽救治疗中疗效显著,为HSCT创造了有利条件。

3-18.jpg
3-19.jpg


▲讨论嘉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郝良纯教授讲解《I时代B-ALL从精准化疗到联合免疫治疗》,传统治疗对R/R ALL疗效欠佳。奥加伊妥珠单抗在治疗R/R ALL成人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疗效和安全性,有望进一步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20.jpg

▲郝良纯教授作汇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宋嘉教授、山东省立医院房孝生教授谈到,免疫治疗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R/R ALL挽救治疗,逐步扩展至Ph阳性/阴性ALL MRD+巩固治疗,最新临床指南进一步明确,免疫治疗已被纳入ALL全程管理的各个关键阶段,标志着ALL治疗模式已进入精准化、个体化的新时代。

3-21.jpg
3-22.jpg


▲讨论嘉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唐菲菲教授授课《指南变迁看ALL全程管理》,在最新版国内外权威指南中,免疫治疗被推荐用于ALL全程管理,成为重要治疗方式之一。以奥加伊妥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药物,经多项真实世界以及临床研究中证实,在R/R ALL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为R/R ALL患者带来更高的缓解率且深度缓解,以及更好的生存获益。以免疫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将为更多ALL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3-23.jpg

▲唐菲菲教授作汇报


山西白求恩医院田卫伟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潘耀柱教授参与讨论,大量研究证实了奥加伊妥珠单抗在R/R ALL治疗中的优势,如何将免疫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有机结合,构建更加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探索的重要方向。

3-24.jpg
3-25.jpg


▲讨论嘉宾


会议最后,姜尔烈教授总结,传统治疗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当前的研究方向应聚焦于传统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探索两者联合治疗的最佳模式,推动免疫治疗高质量发展,引领肿瘤治疗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3-26.jpg

▲会议总结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