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专栏 > 详情
精准治疗新靶点:MET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与影响
浏览量:192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05-27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其中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尤为引人注目。目前,已有多款靶向药物获批用于治疗NSCLC,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改善了患者预后。作为NSCLC的一个重要驱动基因,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MET)基因自2004年开始逐渐走入研究视野,然而其靶向治疗却一路曲折。历经数年研发,随着越来越多MET抑制剂的出现,MET基因异常成为另一肿瘤经典靶点,为NSCLC的精准治疗添砖加瓦,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探讨MET抑制剂的分类、针对MET14跳跃突变肺癌的治疗策略,以及MET抑制剂医保状态对患者治疗负担的影响。



一、MET抑制剂分类及针对MET14跳跃突变肺癌的治疗策略


MET基因在NSCLC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活化形式包括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 exon 14 skipping , MET ex14)、MET扩增、过表达、融合和错义突变等多种形式[1],这些活化形式均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MET基因被认为是继EGFR、ALK之后非小细胞肺癌领域重要的治疗靶点之一。


目前,已获批用于治疗肺癌的MET-TKI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I类和II类。I类TKIs结合于MET催化结构域,而II类TKIs则结合于MET调节性结构域[2,3]。这两类抑制剂在作用机制上存在差异,但均能有效抑制MET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MET-TKIs目前获批用于MET ex14突变的NSCLC抑制剂均为I类MET抑制剂,通过与MET活化环中的Y1230结合,占用ATP结合袋抑制MET活性。Ia类与MET分子为非特异性结合,代表药物为克唑替尼(Crizotinib)。Ib 类为MET高选择性抑制剂,有卡马替尼(Capmatinib)、 赛沃替尼(Savolitinib)等[4]


Ia类代表药物克唑替尼结合MET溶剂前沿的G1163残基发挥作用,G1163R突变可导致克唑替尼耐药,对Ib类抑制剂敏感,这也是克唑替尼疗效逊于Ib类MET-TKIs的原因之一[4]。基于此,针对MET ex14跳跃突变的部分晚期肺癌患者,《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靶向治疗专家共识》建议优先使用高选择性的Ib类药物治疗[5]。当发生MET 14抑制剂耐药后,建议患者重新进行NGS检测(这是选择后续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根据检测结果,可能分为两类耐药机制:一类是与MET通路依赖性相关的机制,另一类是与MET通路非依赖性相关的机制。对于MET通路依赖性的机制,如果患者最初使用的是Ia类药物,可选择高选择性的Ib类药物治疗。如果最初使用的是Ib类药物,可以选择Ⅱ类或其他针对MET 14靶点的药物,如新的ADC药物,作为后线治疗尝试。对于MET通路非依赖性的机制,包括非依赖性的突变,可以采取联合化疗或联合抗血管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联合化免疫治疗等后线治疗手段。



二、MET抑制剂入医保,肺癌治疗迎新篇


随着MET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显著疗效,越来越多的MET抑制剂被批准上市并纳入医保,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实惠的治疗费用。目前,中国已批准五款针对MET ex14跳跃突变TKI,数量居全球领先。这五款药物包括卡马替尼、特泊替尼、赛沃替尼、谷美替尼和伯瑞替尼,均已在中国上市。


据2024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6],本次医保目录西药部分调整统计发现,医保谈判药品共新增26种抗肿瘤药物。其中,MET抑制剂新增了卡马替尼、特泊替尼和伯瑞替尼。至此,中国获批的五款针对MET ex14跳跃突变TKI已经实现医保全覆盖。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


MET ex14跳突是继EGFRALK之后,肺癌精准治疗中一个新颖且充满前景的治疗靶点。随着众多MET抑制剂逐渐被纳入医保,患者将有更多的治疗选择,且治疗费用也将显著降低。MET抑制剂的纳入医保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实惠,也推动了肺癌治疗的进步。这些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将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精准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这也将促进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中。



三、MET抑制剂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尽管MET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耐药现象,导致治疗失败。此外,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MET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个体差异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也在不断涌现。例如,ADC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已经在部分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ADC药物或其他新型治疗手段被应用于NSCLC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此外,针对MET基因的其他活化形式(如MET扩增、过表达、融合和错义突变等)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些研究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MET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更多药物的上市和纳入医保,患者的治疗负担将显著减轻,治疗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未来,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被应用于NSCLC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MET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临床研究的开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Van Der Steen N, Giovannetti E, Pauwels P, et al. cMET exon 14 skipping: from the structure to the clinic. J Torac Oncol, 2016, 11(9): 1423-1432.

2. Roskoski R, Jr. Classification of small molecule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based upon the structures of their drug-enzyme complexes. Pharmacol Res, 2016, 103: 26-48.

3. Gherardi E, Birchmeier W, Birchmeier C, et al. Targeting MET in cancer: rationale and progress. Nat Rev Cancer, 2012, 12(2): 89-103.

4. 李舒展,张新伟.MET基因改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J].中国肺癌杂志,2023,26(09):684-691.

5. 陈军,李昕,刘夏,等.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靶向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肺癌杂志,2023,26(06):416-428.

6. 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的通知.[EB/OL].(2024-11-27)[2024.12.20].




来源:肿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