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癌痛诊疗指南》编写启动会在济南隆重召开。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和南京天印山医院荣誉院长秦叔逵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杰军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丛明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元教授、南京天印山医院陈映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莉教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解方为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焦晓栋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柳江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柳珂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刘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金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壮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红梅教授以及部分团体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王杰军教授主持。
主席致辞

▲马军教授 致辞

▲秦叔逵教授 致辞
潘宏铭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必须以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制定公正、科学的临床指南。指南要致力解决癌痛诊疗中的实际问题,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为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可靠的诊疗依据。推动中国癌痛诊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程,切实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潘宏铭教授 致辞
罗素霞教授提到,大众对癌痛治疗多聚焦阿片类药物,实则不同癌痛类型需针对性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癌性神经痛用抗惊厥药物更有效,骨转移痛需放疗联合双膦酸盐,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癌痛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亟需制定系统梳理 “药物 + 非药物” 协同、“局部 + 全身” 联动的诊疗指南,明确干预手段适用场景与联合策略,推动癌痛诊疗从单一用药迈向综合诊治,助力医生快速匹配临床患者需求。

▲罗素霞教授 致辞
指南框架介绍
王杰军教授从指南制定项目背景、撰写规范、框架介绍、项目规划四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指南将涵盖癌痛诊疗的全流程,包括管理原则,筛查、评估与管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特殊类型癌痛处理,患者院外管理及附件七个方面。王教授特别强调,指南将严格遵守CSCO指南制定的原则、编写要求,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聚焦癌痛诊疗的关键环节,确保内容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

▲王杰军教授 作汇报
启动仪式
汇报结束后,在马军教授、秦叔逵教授、潘宏铭教授、罗素霞教授、王杰军教授的带领下,与会全体专家上台共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启动仪式。随着专家们将水倒入启动槽,《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癌痛诊疗指南》一行字缓缓升起,现场掌声四起,气氛热烈,这一时刻不仅是一个仪式的完成,更是癌痛诊疗事业新征程的开始。

▲启动仪式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指南编写的重点和难点展开了深入讨论。各位专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指南的章节设置、证据等级、推荐强度等提出了宝贵建议。会议明确了各章节的负责专家,确保指南编写工作有序推进。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指南应当注重实用性,一方面参考国际通用的癌痛诊疗规范,吸收先进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条件差异、患者用药习惯等实际情况,让指南适配国内临床需求,真正成为广大医生可信赖的工具书。


▲讨论现场
会议总结
最后,由秦叔逵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癌痛管理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这部癌痛诊疗指南的推出,不仅会为肿瘤医学领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将为临床医生制定癌痛诊疗方案提供系统、科学的权威依据。他呼吁全体编写专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时保质完成指南编写工作,让更多癌痛患者受益。

▲秦叔逵教授 总结发言
编辑:素问
审核:秦叔逵教授、王杰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