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会议 > 详情
青年学者论坛在天津圆满召开
浏览量:157     发布者:肿瘤界     时间:2025-10-21

2025年10月17日,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的“青年学者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全国的近50位资深专家与杰出青年学者,围绕科研创新、基础研究与人才培育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前沿趋势,交流学术心得,激发创新思维,助力青年学者成长。


会议开幕环节,陈军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强调,本次论坛以“朝气蓬勃、开放交流”为基调,其根本宗旨在于为青年才俊构筑一个高水平学术平台,促进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陈教授殷切期望所有青年学者能在此充分展示、积极交流、开拓思路、共同进步。

4-1.jpg

▲陈军教授致辞



第一环节


会议第一环节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陈鹏教授主持。

4-2.jpg

▲陈鹏教授主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京豪教授分享了《罕见靶点NSCLC治疗进展》,该报告系统梳理了罕见靶点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治疗策略与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4-3.jpg

▲刘京豪教授作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史学军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李磊教授参与点评。专家一致认为该报告内容详实、视角前沿,对临床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4-4.png▲专家点评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由上海市肺科医院吴凤英教授主持。

4-5.jpg

▲吴凤英教授主持


上海市肺科医院陈巷博士汇报了《小细胞肺癌转化研究》,揭示了关键分子机制与潜在治疗靶点,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撑。

4-6.jpg

▲陈巷博士作报告


海南省肿瘤医院魏志霞教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郭洪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雪冰教授、滨州市中心医院杨磊教授进行点评。点评专家充分肯定了研究的创新性与科学价值,并就模型构建、机制验证及临床转化路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助力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4-7.jpeg

▲专家点评



第三


第三环节由陈军教授主持。

4-8.jpg

▲陈军教授主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丁晨博士带来了《FAT1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EGFR-TKIs 耐药的机制研究》。该研究从新颖视角阐释了FAT1基因在调控线粒体自噬与EGFR-TKI耐药间的关键作用,为逆转耐药提供了潜在靶点。

4-9.jpg

▲丁晨博士作报告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红雨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红梅教授、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徐松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孙琳琳教授、陕西省肿瘤医院刘佳教授进行点评。专家们认为该研究设计严谨、数据扎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转化潜力,并就后续功能实验与临床关联分析提出了中肯建议。

4-10.jpeg

▲专家点评



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韦森教授主持。

4-11.jpg

▲韦森教授主持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解少男教授分享了《肺浸润性腺癌转移淋巴结组织学模式与预后及微乳头组织学模式空间转录组学特征》,为肺腺癌病理分型与精准预后评估提供了新证据。

4-12.jpg

▲解少男教授作报告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郭占林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杨立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永文教授、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张其程教授参与点评,并就组织学判读一致性、空间技术应用前景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4-13.jpeg

▲专家点评



第五环节


第五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主持。

4-13.jpg

▲王志杰教授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董依延博士分享了《基因组HLA-I类等位基因不平衡有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免疫获益》,从基因组层面揭示HLA-I类等位基因不平衡对免疫治疗长期疗效的负面影响,为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生物标志物。

4-14.jpg

▲董依延博士作报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思成博士分享了《迷走神经-α7nAChR-Wnt11轴调控肺切除术后肺泡再生》。该研究揭示了神经信号在肺再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理解肺损伤修复机制开辟了新视角。

4-15.jpg

▲周思成博士作报告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鹏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陈柏林教授、沧州市人民医院王春梅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范临夏教授进行点评。专家们认为两项研究均具有高度原创性与科学价值,并就其临床转化潜力、模型验证及后续研究方向展开了多角度评议。

4-16.png

▲专家点评



第六环节


第六环节由北京医院李琳教授主持。

4-17.jpg

▲李琳教授主持


北京医院田雨萌博士报告了《人工智能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AI的疗效预测模型,有望提升老年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的预判准确性。

4-18.jpg

▲田雨萌博士作报告


前海人寿南宁医院袁天柱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建东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徐克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杨雪博士参与点评。专家们充分肯定AI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并就模型泛化能力、多中心验证及临床落地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

4-19.png

▲专家点评



第七环节


第七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田子强教授主持。

4-20.jpg

▲田子强教授主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小雨博士作了题为《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个性特征的调查与分析:一项横断面观察研究》的报告。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手汗症患者的个性特征,为深化疾病认知与开展综合干预提供了依据。

4-21.jpg

▲王小雨博士作报告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冰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谭翔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范亚光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强勇教授进行点评。专家们认为该研究选题独特、方法严谨,并就变量控制、结果解释与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4-22.png

▲专家点评



第八环节


第八环节由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主持。

4-23.jpg

▲邬麟教授主持


湖南省肿瘤医院王婧怡博士汇报了《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真实世界研究》。该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系统评估了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实际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来自真实场景的高级别证据。

4-24.jpg

▲王婧怡博士作报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朱大兴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文学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姚颐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吴蘅教授进行点评。专家们认为该研究紧扣临床需求,数据详实、结论可靠,并就人群选择、偏倚控制及结果外推性展开了务实讨论。

4-25.jpeg

▲专家点评


会议尾声,陈军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本次研讨会所展现的学术活力与青年学者的科研潜力,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创新热情与合作精神,在未来科研道路上不断突破,为中国医药科技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4-26.jpg

▲会议现场




来源:肿瘤界